非遗保护

非遗保护

当前位置:首页 > 非遗保护

达斡尔族女性与“乌钦”传承

时间:2021-10-09 09:33:07

作者:达斡尔族学习平台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

         以黑龙江齐齐哈尔市传承人沃玉丽为个案

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李飞

一、达斡尔说唱文学“乌钦”及传承人

达斡尔族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市,“乌钦”(utsin)是达斡尔语译音,又称“乌春”、“舞春”、“午春”,为“唱的诗”之意,是达斡尔族民间说唱形式,传统乌钦演出多在逢年过节和吉日庆典期间,广大观众聚集在民家炕头,盘腿而坐聆听艺人说唱,“乌钦”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域文化特色,始终深受广大达斡尔族人民的喜爱。

传承人在任何民族的文化传承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传承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就无从淡起。达算尔族乌钦传承人也不例外,乌钦传承人是乌钦得以上承下传的中间主体。那么传承人究竟是什么样的群体呢?董晓萍把传承人界定为“在民众集团中按照一定的血缘和地缘传递路线,自发产生的民间文学作品的讲述者和表演者”1,张紫晨认为传承人即为“长期直接参与民间文艺活动,并通过自身进行演唱或讲述民间作品的传承者”2,还有很多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界定,在本论文中对乌钦传承人的界定,即按一定血缘、地域及其他路线进行传递,将自己所习得井能表演的乌饮曲目进行上承下传的演唱者。本章拟从传承人这一文化因子对达斡尔族乌钦传承进行研究,并选取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达算尔族乌钦女性传承人沃玉丽为例,以期进行深入剖析并得出研究价值和作用。

二、达斡尔族乌钦女性传承人沃玉丽其人其事

达斡尔族女性勤劳勇敢、吃苦耐劳、坚刺执着,她们以特有的母性光辉撑起了达斡尔族社会的半边天,笔者在田野调查过程中发现,达斡尔族女性有很多共通性,如性格温婉、整数执着、能歌菩舞等,达斡尔族家庭中女性通常是沟通能力比较强的一方,她们乐观坚强,无论生活多么困苦,总可以让家人感受到温暖和欢声笑语。达斡尔女性在文艺表演方面都较有天赋,民歌演唱、舞蹈表演等活动中常由女性组织参与。笔者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做调查时对当代乌钦女性传承人沃玉丽进行了访谈和研究。

(一)多元身份的沃玉丽

沃玉丽,女,达斡尔族,1960年出生.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海牙村人。1980年高中毕业后,在当地粮食局蔬菜供应站工作;1984年进入当地冶炼厂工作至今。她从小就对乌钦演唱有着浓厚兴趣,在正常工作之余经常参加各级文艺演出。现在是齐齐哈尔市第三代乌钦传承人,并担任富拉尔基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乌钦学习班的教师,培养了很多乌饮演唱歌手,有些少年歌手己考入高校艺术类专业进一步深造学习。

(二)沃玉丽口述整理

1、儿时的记忆与熏染

我小时候记事儿早,记得那时候都是赶马车,就从洪河村到罕伯岱村那么近的距离,都要赶三套马车,逢年过节,赶马车的就都来了,洪河、罕伯岱等很多地方,就把那些会唱乌钦的老头老太太都请来了,赶着马车去接这些艺人,接到家里来,他们开始唱,听累了听乏了,就开始跳罕伯舞,跳完就喝酒吃小菜。

我记得小时候我最爱听故事和乌钦,那时候我家住前街,我整天往后街跑,可以听故事啊,那时候都跑很远去听故事,小孩儿来回那么跑,走着去走着回,天黑了也不怕。通常讲故事的人都是岁数大的,过去的老头老太太脑子里的故事特别多,那时候什么烈火金刚的故事啊什么的,可多了,岁数大的还表演一个。那时候没什么娱乐活动,成宿成宿地唱乌钦、讲故事啊什么的。小时候去听故事一听就是好几个小时,小孩儿都在地上坐着,窗台上都是人,讲着讲着就站起来了,有时候从炕上跳下来了。我记得我十几岁的时候好像听故事、听乌钦,听一遍就记下来了,只要听一遍就能记下来了。那个时候记住了也没用,你给谁讲去啊,时间长了也就忘了,当时要是听完了,过多长时间我都能讲下来,但是没有地方去讲。

其实乌饮是一个叙事体,像以前小时候听我大舅唱过一首乌钦,叫《孔夫子问路》,以前不知道叫什么名儿,后来起了这么个名几,里面的故事情节紧紧相扣,一环套一环的。它这个说的是事儿,就是这个故事情节,它就是一个故事用说唱的形式表现出来了,它既有故事性又有音乐性。

2、青年时期的自学经历

我小时候就非常喜欢乌钦,听别人唱完自己就悟、那时候我父亲我舅舅他们也都会唱,但就是唱的不全。我也听那音太和色热老师唱了,那时候就是录音带,20多年前吧,录音带也都豁牙露齿的,磁带都露白茬了,还得用白酒擦磁头,用棉花蘸酒精擦,然后听的效果就不是很好,你传我传的,等传到我这儿,再说本身用达语唱你就听的不太准确,再加上有点儿杂音,即使你反复去听也不知道唱的是啥。我年轻的时候,有两个儿子,父母年龄还大,所以说白天必须得工作,负担挺重的,晚上业余时间才能听听。孩子和老人都休息了,我就得放最小声儿,拿个笔拿个本儿,上厨房灶台上,然后放最小声儿,写完歌词按暂停,听不出来就倒过去重听,我就猜呀,像猜谜语似的。不知道他说什么,听不清,有些音吧他非常贴切,就是凭自己的悟性,因为你没有地方去咨询,就像咱们汉语歌儿也是,有时候你看到歌词了你能听出来,要是没有歌词只听唱的,可能也听不出来是什么。

其实我学习唱的时候,跟着录音带也不知道那里面是谁唱的。有一次富拉尔基区中秋节联欢的时候我唱了一首祖国颂,散场的时候富区文化馆馆长把我截住,特意问我,说这个歌儿是跟谁学的,我说是跟磁带学的,他说那是我父亲作词作曲的,当时我也不知道他父亲是谁,后来才知道是色热老师。那时候也不知道色热、那音太都是谁,那谁知道是谁的歌儿呢,录音机里也不说这个歌儿叫啥名几什么的,也不说是谁唱的。还有一首歌儿,磁带里也没说是谁唱的,也没有名字,然后我就觉得唱得特别好,非常贴切,我看民族话里边儿是说民族英雄鄂秀峰,我就给起了个名字就叫《民族英雄鄂秀峰》,一段才四句话,一共十二段儿,一会儿就唱完了,实际上就是一句话,一句话就是一个意思。唱一段哈,(用达语说唱)你看这一段儿你就能感觉到那种特别雄伟的劲儿,就是上战场那种感堂,我就觉得这个歌词你说怎么就说得这么恰当呢,就是你用别的语言的十句二十句你也表达不出那个味道。再唱段儿(用达语唱),这段儿的意思是过去已经像流水一样过去了,我为什么要回忆过去呢,唱这个歌儿,我为了让下一代去听,我用乌钦来叙述这个事儿,来让下一代去听,你听一个字一个字那么有力啊,就是有非常刚数非常勇猛的这些武士们为了民族不惜流血牺牲,就是这个意思,但你要这么用汉语说意义就没那么深了,但你要是用达语唱那就感觉很深。

歌颂家乡、歌颂祖国的调儿比较柔和平稳,这个歌颂民族英雄的就是感觉驰骋疆场,我们的勇士们的喊杀声威山河,就是四面八方,为了我们的民族,一为了国家的这片土地,不能让别人侵略啊,所以这些武士们英勇上阵。就唱歌颂祖国歌颂家乡,那时候我可喜欢这个歌儿了,歌词儿就写在一张纸上,然后我送货,骑车子在道上人要是多了,就看看歌词,完了还得继续干活儿,我骑三轮车啊骑了十年,这不是能挣的多点儿嘛,你要是在粮店后院不是挣的少嘛。啥歌儿都得这么学,不学能记住嘛,啥记性啊,(大笑)这是正常生活以外一个业余的东西,紧着记啊,这东西也不好记。那时候我路过第一副食品商店,有时候骑过油子了,商店等着要面包糕点的,我这家伙还得倒回去给送到,然后这歌词就得揣兜里了,这一天回到家这纸啊都熟腾了。那时候人没这么多大街上,旁边儿要是没人的话就唱出来,要是有人就小点儿声儿或者没声儿了。那时候白天没有时间都是靠业余时间,都是太阳没出来我就出来了,日头落了我才回家,那时候小儿子还吃奶呢。

我对乌钦主要是感兴趣,我没有天赋,我音乐悟性差,我就自己乐意学,就靠后天的勤奋努力了。我很早的时候就觉得这个东西特别珍贵,眼瞅着就没有人会了,所以就很想学习这个东西,就很有这种危机感。有一个人会拉四胡,拉的可好了,然后上我家了,我爸就不让走啊,一呆多少天啊,他天天唱。然后大伙几来听。互相接,比如说在我这儿呆几天,然后别人听说在我家呢就来接来,然后接到家里又呆几天,我唱乌钦这么长时间以来,就觉得自己民族的文化咋这么博大精深呢,就觉得再也找不出一个别的东西能代替它表达的那么贴切,那么形象的了,而且过去的这些东西要是咱们不记得的话就彻底消失了。就是自己的兴趣使然再加上这种民族责任感吧,使我对学习这个东西有十足的动力。其实我在学习这个的时候,从来没想过会有人去听,在这种前提下去学习的,就是想根本不会有人去听,我就是喜欢,别人一听都觉得像念经,(大笑)。我自己非常爱听自己唱的,我自己唱完就细细咀嚼呀,余味无穷啊,觉得那歌词特别好,可能别人唱的我还不爱听呢,能够触动我,时间过得还很快。你要是听不懂的话就没意思,听得懂研究的话就特有意思,悟进去了以后可有意思了。我自己有时候就想,这是谁发明的呢,怎么表达得这么贴切呢,怎么就那么恰当呢,一步到位,好像就用一句话,就把全部内容概括出来了,感觉那个年代好像就在眼前似的。

我那时候,就觉得这是自己民族的东西,它这么深奥,没有文字但是这种文化却这么深奥,觉得很有意思。翻译吧,你没有能表达恰当的,你用十句话也表达不出这一句话的意思。那时候我就感觉是自我欣赏,感堂特神奇,然后没有人听,我那时候就在家唱,我特别喜欢。我当时根本就没想什么国家大力扶持啊,重视啊等等,只是自己想,自己唱,自己悟,自己喜欢这个东西。

3、中年时期的传承作用

我们学的时候每次都是唱一段,明天再唱一段这样的。有的时候一段能达到一两个小时,有一个130多段儿的。你看我这儿有我还没翻译完的一些歌词,其实这东西吧,应该让会写作的有文学素养的人来搞,因为有些东西它直译不了,你如果直译它就苍白无味了。我会唱的歌儿挺多的,反正有些得拿词儿温习一下的,如果都算上的话至少也得有30多首,我是唱歌儿就当休闲了,我自己的生话也没耽误,业余时间唱唱歌儿,现在是齐齐哈尔地区的第三代传承人,咱们富区每年都搞两次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班,我到那儿给教唱乌钛,有时梅里斯区的也请我过去帮着教。

现在学习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在学习城上的时候唱的挺好,这个班儿一解散就不行了,回家谁也不唱了,慢慢就忘了,每年办两次学习班,一次半个月,有时一个月,时间还是短啊。再一个也是没有环境,就是有文艺演出了还行,大家排挂节目什么的,要不平时谁唱啊,现代社会娱乐生活这么丰富,现在小孩凡都上网去了,谁给你整这个啊,有坚持的也是特别少之又少啊。

学习班里的学员每期都有五六十人呢,什么年龄段儿的都有,最小的十三四岁,大的五六十的都有。不光是达斡尔族人来学,有些汉族小孩儿也来学唱乌钦。我呢是谁想学我都教,没任何私心,就觉得要是你想学,我恨不得把知道的所有都教给你。除了学习班上教吧,平时有个文艺演出什么的,我们海牙村啊也得出节目,一般我就当教练,排节目,有时区里有演出也请我去。

有时候也挺担忧乌钦演唱的未来的,在学习班里教唱乌钦的时候就发现,学生们学习这个最大的障碍就是语言,很多人达语发音不标准,唱出来的乌钦发硬。小孩儿更不用说了,现在达语说的好的很少,很多小孩儿都只会听不会说,那学习唱乌钦就难呗。像我们这么大年纪的稍微好点儿,但是有的发音也不行,有的听得挺好,一唱就不是那个味几了。

我们意识到这一点后,也在积极的想办法想措施。现在每年区里都会组织少年乌钦比赛,都是十几岁的孩子参加,目的就是鼓励大家去学习,培养孩子们对民族传统的兴趣。另外,省内及国家级的一些高等学府也招收了一些孩子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学习,像中央音乐学院啊,哈尔滨师范大学啊,也都在对乌钦演唱做积极的研究调研工作。我的一个徒弟郭建忠现在就在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进行专业学习,现在都是专业的演唱者了。我们想通过我们不断的努力让我们的民族文化传承和弘扬下去,让我们的乌钦演唱不至于出现断层,让我们的乌钦为更多人所知,为更多人所喜爱。

三、达斡尔族鸟钦女性传承人的特点及价值

综上,达斡尔女性在各种不利条件下,依然能够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自发学习,并愿意承担本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义务和责任,这种民族认同感十分强烈。时至今日,女性依然是弱势群体,少数民族妇女更是处于社会底层,达斡尔族也不例外,达斡尔族是一个重视教育的民族,女子受教育的比例相对高些,但仍不能改变女性弱势的事实。同时,女性对家庭的依赖比较大,女性由于受限与家庭及生儿育女的责任等,生活视野相对狭窄,思想比较保守,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使得女性在传承本民族传统文化上占据有利地位。她们带着平静的心情看待生活和世界,细心留意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在日积月累的无意识当中就已经悄悄具备了民族文化传承人的基本条件,由于这种性格也使她们能够较为客观地讲唱人和事。

达斡尔族女性传承人在乌钦传承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达斡尔族世代生活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一方面女性要承担一定的生产劳动,女性一般从事采集、农耕等劳动。另一方面,女性还要承担民族自身的生产繁衍的重担。最后,女性还是本民族传统文化保持和创新的中坚力量,她们传承着民族的传统文化,在培育民族下一代接班人的同时也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传授给新一代的继承人。前文已经对达斡尔族女性的一些特点略作了说明,吃苦耐劳、聪明智慧、心灵手巧、乐观向上、能歌善舞等等很多优良品质都是她们身上的闪光点。正因为拥有这些优势,她们在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对其进行充分的丰富和发展。像沃玉丽这样的女性乌钦传承人还有很多,文中没有一一列举,但从沃玉丽口述史中可以看到,女性在肩负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的双重重担下,还依然坚持学习乌钦、表演乌钦、传承乌钦,在少年、青年、中年的不同阶段,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在21世纪的今天她们在乌钦艺术代代相传的接力赛中处于起跑点上的执棒者和代表人物,成就了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重要身份,乌钦女性传承人对乌钦的内涵有着性别角度与生俱来的独特理解,同时对乌钦的发展和传承怀有较高的责任感。另外,女性传承人更热衷与运用口传心投或师徒的方式培养自己的接班人,母性以特有的胸怀发挥高于男性的沟通优势,使达斡尔乌钦传承发展后继有人。由此看来她们不仅仅是达斡尔族非物质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达斡尔文化的创作者和传承者。

2.jpg